欢迎访问四川民生在线网

  

首页 > 综合资讯

【时评】以“永远在路上”的韧劲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

发布时间:2025-04-27 16:47:34    来源:高坪区委巡察办    浏览量:

       2025年全国两会一落幕,党中央即部署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。这一举措既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再动员、再深化,更是以优良作风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力量的战略抉择。从2012年八项规定“徙木立信”至今,这场涤荡党风政风的深刻变革,不仅重塑了党的形象,更深刻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与社会面貌。站在新的历史方位,唯有以“永远在路上”的韧劲持续推进作风建设,方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。

一、历史与现实的交响:八项规定何以成为“金色名片”

       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二年来,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作风建设的范畴,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“破题之钥”。从“会所里的歪风”销声匿迹到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有效遏制,从“天价月饼”回归平民化到公务接待厉行节约,八项规定以“小切口”撬动“大变革”,实现了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的同频共振。数据显示,仅2024年全国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起,党纪政务处分221369人,彰显了党中央“零容忍”的坚定决心。

       这一变革的深层逻辑,在于其抓住了作风问题的本质——党性问题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。”八项规定通过立规矩、明底线,将抽象的党性原则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,让党员干部在“常修常炼”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。正如延安整风运动铸就了党的思想统一,新时代的作风建设同样以制度刚性推动思想自觉,使“人民至上”的理念从口号转化为行动。

二、挑战与突围的辩证:作风建设永远没有“休止符”

       尽管作风建设成效显著,但“四风”问题具有顽固性、反复性。当前,享乐主义、奢靡之风隐形变异,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出现“新马甲”,如“快递送礼”“数字留痕”等乱象,折射出作风建设的复杂性与长期性。一些地方仍存在“重部署轻落实”“重留痕轻实效”等问题,甚至出现“表面整改”“虚假整改”的顽疾。这些现象警示我们: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

       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,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。八项规定虽已形成制度体系,但执行中仍存在“上热中温下冷”的温差。部分干部对“小事小节”的懈怠,暴露出纪律意识淡薄;个别领域“潜规则”的滋生,反映出监督机制的短板。唯有以系统思维深化标本兼治,方能破解“破窗效应”,让制度成为带电的“高压线”。

三、行动与创新的并重:书写新时代作风建设答卷

       此次学习教育,关键要在“学查改”贯通中实现作风建设的螺旋式上升。学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,从百年党史中汲取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等红色基因,筑牢信仰之基;查要刀刃向内,聚焦调研“走过场”、决策“拍脑袋”、落实“打折扣”等突出问题,建立问题清单;改要靶向施策,既以“当下改”纠治苗头,更以“长久立”完善机制,如推广“基层观测点”制度、健全“为基层减负”长效机制。

四、使命与担当的共鸣:以清风正气护航复兴伟业

       作风建设说到底是政治问题。当前,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攻坚期,乡村振兴、科技创新、生态治理等任务艰巨,尤需一支“敢为善为、务实落实”的干部队伍。当党员干部从“文山会海”中解脱,将更多精力投入一线调研;当“门难进、脸难看”转变为“微笑服务、高效办事”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便会转化为对党的信任与支持。

       历史反复证明,作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党的执政根基。延安时期,毛泽东同志以“只见公仆不见官”的作风赢得民心;新时代,八项规定以“小切口”推动“大变局”,正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的密码。面向未来,唯有将作风建设融入治国理政全过程,方能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。

       结语:“逆水行舟,一篙不可放缓;滴水穿石,一滴不可弃滞。”在全党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,更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抉择。让我们以此次学习教育为新起点,始终保持“赶考”的清醒与坚定,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书写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!

(高坪区委巡察办 )

友情链接

学习强国 中央组织部 国务院新闻办 中央网信办 中国党建 人民网 新华网 求是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新闻网 人民论坛 民生网 四川新闻网 四川在线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 川观新闻 澎湃新闻 上游新闻 四川法治宣传网
关于我们  |  人员查询  |  网站声明  |  联系我们

投稿邮箱:196306523@qq.com     电话:18281762288
主办:嘉陵区民生图文制作中心     川公网安备51130302000197号    备案号许可证:蜀ICP备2025134110号
Copyright© 2025 四川民生在线网 版权所有    技术支持:鸿达网络
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,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