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4-21 14:14:34 来源:阆中市柏垭镇畜牧兽医站 浏览量:
要把握“生产安全”这根弦需久久为功,从制度制约、安全教育、环境设计等方面持续用力,让安全真正成为一种文化、一种习惯、一种生活方式,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治标不如治本,治末不如治源。这些安全问题的出现,背后是我们忽视了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内生机制的构建。要构建长效安全机制,让安全行为成为职业发展的“通行证”,将安全记录与个人职业信用绑定,使违章成本远超短期收益。要推进安全文化教育,通过VR安全体验让受训者“亲历”事故场景,将安全警示转化为具身认知,将抽象风险转化为具象记忆,打破认知盲区。要构建多元共治体系,通过建立举报奖励机制、公众监督等方式,让政府、企业、员工、社会组织和公众成为安全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。要强化环境优化,通过调整作业空间布局、增设智能监控设备、优化安全通道设计等方式,改变行为成本结构,降低行为失误概率,构筑起不安全行为的防御屏障。
滴水穿石,非一日之功。“安全生产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。安全风险的形态在变,但人性中的侥幸、惰性、短视很难改变。唯有将制度刚性、设计理性与文化温度相融合,将根治不安全行为从外部约束转向内生驱动,才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,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。